千千小说网 > 昏君自救记 > 第119章 南唐后主1

第119章 南唐后主1

推荐阅读:
千千小说网 www.qqxsw.tv,最快更新昏君自救记 !

    <div class="ad250left"><script type="text/javascript">neirongye300();</script></div>

    李煜(937年―978年),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,初名从嘉,字重光,号钟隐、莲峰居士,汉族,祖籍彭城(今江苏徐州铜山区),南唐最后一位国君。

    北宋建隆二年(961年),李煜继位,尊宋为正统,岁贡以保平安。开宝四年(971年)十月,宋太祖灭南汉,李煜去除唐号,改称“江南国主”;并于次年贬损仪制,撤去金陵(今南京)台殿鸱吻,以示尊奉宋廷。开宝八年(975年),宋军攻破金陵,李煜被迫降宋,被俘至汴京(今开封),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、违命侯。太平兴国三年(978年)七月七日,李煜死于汴京,世称南唐后主、李后主。

    李煜精书法、工绘画、通音律,诗文均有一定造诣,尤以词的成就最高。李煜的词,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、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,又受李璟、冯延巳等的影响,语言明快、形象生动、用情真挚,风格鲜明,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,含意深沉,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,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。

    千古杰作《虞美人》、《浪淘沙》、《乌夜啼》等词。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,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,被称为“千古词帝”。

    其中,《虞美人》为其代表作,影响最大:

    虞美人·春花秋月何时了

    春花秋月何时了?往事知多少。小楼昨夜又东风,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。

    雕栏玉砌应犹在,只是朱颜改。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

    ————————以上来自百科

    “千古词帝”的李煜,亦或者是“书画双绝”的赵佶(宋徽宗据说是李煜转生,他爹曾经梦见过李煜)都是不合格的君主,弄的天怒民怨,甚至是国破家亡,百姓罹难,酱紫的人物竟然还有大批的粉丝,还赢得了很多人的同情赞颂。

    简直气煞朕也!(其实是羡慕嫉妒~)

    所以说,杨广君,你很“荣幸”地成为了李后主,有没有感觉特别荣幸?

    “是呀,忒是‘荣幸’!”咬牙切齿状。

    系统抖抖,然后隐去……

    父亲李璟,南唐中主已然向周低头,成为了属国,去了帝号,只敢称国主。

    所以,从李璟开始,到李煜而亡,皆不得称帝,也没年号,甚至死了之后都不能有谥号(李璟死后,李煜向宋太祖低头求恳才让自家老爹能有个谥号),三代而亡,而且还是这般屈辱,真是祖宗的脸面丢尽了。

    这种人,杨广自然是一万个看不上的,大隋朝尽管也是二世而亡,不过杨广自觉地自己一辈子风光过了,可从没有这么窝囊过。

    至于所谓的伉俪情深,杨广只能说,这娃就是在糟践这个词,趁着结发妻子病重时勾、搭小姨子的人,能称为伉俪情深,喵喵的,我读书少,你别骗我!

    杨广和自己的皇后曾经也有过一段恩爱史,也没自称什么伉俪情深过,自己是个什么德行,杨广比谁都清楚。

    尽管有真心,可并不一定能像是女人那般全心全意。

    可李煜倒好,妻子死了之后,假惺惺地写了几首悼念词,就能被后人赞颂伉俪情深了,真喵喵的好命。

    牢骚发了很多,然并卵,现在杨广自己成为了一代窝囊、花、男李煜。

    建隆二年,杨广面临的真是一个无药可救的烂摊子吗?

    并不见得!

    反正总要扑腾一下,即便是当做垂死挣扎也好啊!

    杨广是绝对不会认输就是了。

    尊母亲钟氏为圣尊后,立妃周氏为皇后,分封兄弟。并派中书侍郎冯延鲁入宋进贡,上表陈述南唐变故。

    好在这些琐事原主本人已经做完了,也不用麻烦自己了。

    杨广发布的第一道诏令便是废除了屯田,任用李平掌管司农寺,恢复井田制,实行井田制,为耕牛和农户设籍,减轻他们的负担,使民得以休养生息。

    至于朝臣们的反对,杨广也就只当是他们放臭气罢了。

    朝臣仍旧是原主的那些,不过杨广已经开始拿出了编练新军,训练水师的方案了,好好儿地和大宋干一场!咱们划江而治好了。

    至于第三件事,自然是交好邻近的吴越,当然,南汉,蜀也是如此,远一点儿地,够不上手的就算了。

    尽管如此,日子还是过的艰难,有种时时刻刻会被人弄死的错觉。

    时时刻刻的危机感甚至让他有些不敢深眠。

    即便如此,可是日子还是要过下去的不是吗?

    为啥一向有金手指,武力也算高强的杨广会这般没有安全感呢?

    大概,也许是因为杨广为了隐秘重视起见,将自己的金手指给派了出去,交好联络其他几国去了,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觉?

    尽管如此,日子还是要过的,假道荆南什么的,这次有了自己的提醒,南平国君高继冲还会那般傻傻地让宋人“借道”么?

    若果真能“兵不血刃,即得三州十七县”的话,他也只能认了。

    天命所归什么的现在的杨广可不相信,大势所归倒是可以理解,天下合久必分,分久必合,这是大势,他不会阻拦这种大势,难道由着自己统一,就不是大势所归了吗?

    谁规定了宋人就是天命所归呢?

    建隆三年,割据湖南的武平节度使周行逢病亡。十一岁幼子周保权嗣位。镇守衡州的张文表却在叛乱的第一时间就被杨师瑶斩首。

    杨广为系统所为点赞,有了这般强援金手指,自己若是还不能完成大业的话,那就活该被宋人给毒死!

    当然,尽管如此,杨广还是严词斥责了朝臣们向辽人求援的计划。

    相比于宋人,辽人契丹这种外族更加可怕,绝对不能似是儿皇帝石敬瑭一般引狼入室,如若不然,他杨广就是千千万汉人的罪人,死无葬身之地,魂飞魄散之辈,一辈子要被钉在耻辱柱上,无法翻身的。

    想想“五胡乱华”时,汉人不如狗的那个惨样吧,所以说,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,即便是亡国,也绝对不能引狼入室!

    杨广的态度坚决,而且为了防止后患,几位计划想辽人求援借兵的臣子也被杨广秘密地弄死了。

    都是死于各种意外,而且还是错开的,就算是有人怀疑,表面上,自己还是做的滴水不漏的。

    建隆四年,杨广的地雷初成,自觉地有了自保之力,他也懒得再和宋人周旋了。

    接受了高继冲和周保权的势力范围之后,宋人自然能看出来这位的不臣之心了。

    倒也是,除了即位之后的那次朝贡外,竟是再也没有谴使进京,如何能算是大宋的属国呢

    现在,南唐的这位国主算是彻底地露出了自己的獠牙。

    竟然还将大宋的口中肉,碗中食给吞了下去,简直不能忍。

    饶是知道此次怕是讨不了好,不过听闻宋起兵南下时,杨广还是觉得有些郁闷的。

    不过也好,趁机地恢复了国号唐,为自己弄个年号再说。

    一边积极地备战,另一边,杨广发出了诏令,从大宋的属国中独立了出来,成为了宋人的眼中钉,肉中刺。

    大大的靶子立了起来,就等着宋人南下了。

    当然,他如今也不是没有同盟军的人啊,南汉,吴越等皆为同盟。

    先和宋军对峙撕x,危机解除之后,再说谁接受谁通知的问题。

    当然,杨广是无法接受一个“阿斗”式的人物骑在自己头上的,等和宋军的对峙结束后,第一时间,就是吞了汉,吴越等地,将整个江南地区都变成自己的实力范围。

    扩大了底盘,有了人力、物力之后,再谋求和宋划江而治罢!

    至于统一,谁知道能拖到什么时候去。

    当然,宋人尽管虚张声势,不过还得提防西北的北汉南下,所以号称发兵10余万,三路并进,趋攻南唐。

    东路吴越王钱俶做为升州东南面行营招抚制置使,率数万兵自杭州(今属浙江)北上策应,并遣宋将丁德裕监其军;中路曹彬与都监潘美率水陆军10万由江陵(今属湖北)沿长江东进;西路王明为池、岳江路巡检、战桌都部署,牵制湖口(今屑江西)南唐军,保障主力东进。

    宋人建造大舰和黄黑龙战船数干艘,以备架设长江浮桥。

    可惜的是,这次,杨广统领的是整个南方的势力来对抗北方的大宋,谁灭谁还不一定呢。

    杨广憋屈了这么久,终于要意气奋发一回了咩?

    似乎没那么简单,尽管是联军,不过这里面鱼龙混杂,大家面笑心苦的情况比比皆是,若不是为了壮大声势,又怕宋人联合他们,杨广是绝对不会要这样的猪队友的。

    可惜啊,现在他没得选,只能拼死一战了。

    至于结果,他自然是有大致地算计的,最惨也不过是五五分,主要是杨广坚信长江之险,以及自己的新式武器和编练新军的威力。

    他如今走的可是精兵路线,一个顶五个用就行,至于十个,会不会觉得自己太过夸张?

    杨广一直觉得自己是个脚踏实地的君王,所以不吹牛,不吹牛,不吹牛!

    不过他还是在临战前,大大地鼓动了一番军民,保家卫国,殊死一战!